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生病在家,无法参加朋友姚总统的酒宴,晚上听到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内心百感交集。
第一句"精神疲夜漏"说自己病得没精神,只能听着夜晚的滴漏声。"弦管沸秋筵"想象着宴会上热闹的音乐声。这里用"沸"字特别生动,把宴会热闹的场面都写出来了。
"想醉黄花下"是诗人最向往的场景:在菊花丛中畅饮。但现实是"谁歌翠幙前"——只能想象别人在华丽帐篷前唱歌的样子。这两句对比强烈,把诗人的失落感写得特别真实。
"病身空羡酒"直接说因为生病,只能干看着别人喝酒。"愁耳爱听泉"这句很妙,明明听到的是宴会音乐,却说成是泉水声,既写实又含蓄,表现出诗人复杂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破窗照在诗人身上。"羁窗破"说明住的地方很简陋,"萧萧"这个拟声词既形容风声,也暗示诗人孤独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比热闹的宴会和孤独的病榻,把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惆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常见的意象(黄花、弦管、月光),通过巧妙的对比和联想,把生病时的孤独、对热闹的向往、以及自我安慰的复杂心情都写出来了。特别是"愁耳爱听泉"这种写法,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