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日山谷生日乙庵作社集于泊园观宋刻任天社山谷内集诗解用集中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韵

坛坫颇如压强敌,诸公尽有锦囊癖。
置社泊园草树堆,自媚鬓丝翻野色。
是日适下涪翁拜,高唳尚想摩霄翮。
翁诗久远愈论定,立懦廉顽果谁力。
世人爱憎说西江,类区门户迷白黑。
咀含玉溪蜕杜甫,可怜孤吟吐向壁。
乡味肠浇双井茶,谪所梦恋廷圭墨。
根柢早嗤雕虫为,平生肯付腐鼠嚇。
一家句法绝思议,疑凭鬼神对以臆。
沈侯秘箧出宋椠,任注矜慎辨行格。
乍喜并寿八百年,瓣香告翁天护惜。
嗟余仰止忝邑子,挦扯毛皮竟何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乙庵为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生日而写的。全诗通过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庭坚诗歌成就的崇敬,同时暗含对当时诗坛门户之见的批评。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理解:

1. 雅集场景(前四句)
诗人描写在泊园举办的纪念活动,用"坛坫"(文人聚会场所)比喻诗坛,说大家像面对强敌一样认真对待诗歌创作。参加聚会的文人都有"锦囊癖"(指像李贺那样随身带锦囊收集诗句的习惯),在草木茂盛的泊园里,大家自发地整理鬓发(表示庄重),感受着野外的自然气息。

2. 评价黄庭坚(中间十二句)
诗人高度赞扬黄庭坚:他的诗歌像高飞的鹰隼,时间越久越显价值;他的作品能激励懦弱的人、警醒顽劣的人。批评当时人用门户之见(江西诗派与其他流派的对立)来评价黄诗。指出黄庭坚的诗融合了李商隐的含蓄和杜甫的沉郁,却常常孤独创作。通过"双井茶"(黄庭坚家乡特产)和"廷圭墨"(名贵墨锭)表达对黄庭坚的怀念。强调黄庭坚不屑于雕琢文字,不畏惧权贵威胁,他的诗句构思奇妙,仿佛有鬼神相助。

3. 发现珍本(最后六句)
诗人欣喜地提到发现宋代任渊注释的黄庭坚诗集刻本("宋椠"),这个版本考据严谨。感慨这部珍本与黄诗一样历经八百年保存下来,像是上天对黄庭坚的护佑。最后自谦地说,虽然和黄庭坚是同乡,但自己只能学到些皮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意象表达抽象评价,如用"摩霄翮"(高飞的翅膀)形容黄诗境界
2. 通过对比(古今评价、门户之见与真实价值)突出黄庭坚的伟大
3. 结尾的珍本发现使纪念活动更显珍贵,也暗示黄诗不朽的生命力

诗人对黄庭坚的崇敬之情贯穿全诗,既有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包含对文人风骨的礼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