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牛滑岭至龙门坑

山腰多农家,茅茨映山色。
暝烟归樵人,溪光带禅客。
树遗鹤毳鲜,泉泻龙漦白。
爱此欲移居,惆怅振轻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图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山腰多农家,茅茨映山色"直接勾勒出山间的生活场景:半山腰散落着许多农家,茅草屋顶与青翠山色相互映衬。这里用简单的白描手法,就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山间错落的村舍。

颔联"暝烟归樵人,溪光带禅客"转入动态描写:暮色中,砍柴人踏着炊烟归来;溪水的波光里,隐约可见修行者的身影。这两句通过"归"和"带"两个动词,让静谧的山景顿时生动起来。

颈联"树遗鹤毳鲜,泉泻龙漦白"开始用比喻手法:树上残留的鹤羽洁白如新,山泉奔泻好似白龙吐水。这里的"鹤毳"和"龙漦"都是很形象的比喻,把自然景物写得既优美又充满仙气。

尾联"爱此欲移居,惆怅振轻策"直抒胸臆:诗人太喜欢这里了,甚至想搬来常住,但现实让他只能惆怅地挥鞭离去。这种"求而不得"的遗憾,反而更衬托出山居生活的美好。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动人的山居生活。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特别是最后两句,那种"明明很喜欢却不得不离开"的无奈,相信很多现代人在面对美景时也深有体会。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