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抒发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考。
首先,“孤愤全凭尺素书”,这句话意思是作者用书信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愤懑。这里的“尺素书”指的是古代的书信,表示作者虽然身处孤独,但依然能够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感。
“一官牢落竟何如”,这里的“一官牢落”指的是作者作为一名官员的失意和困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官场生涯的无奈和苦涩。
接着,“兵威似火难言熄,世事犹棋祗报输”,这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比作火焰,表示战争之烈难以言喻,同时也比喻人生如棋局,无论怎么努力,最终可能还是“报输”,即失败。
“鱼弃青蒲归浅渚,鸟忘白粒堕枯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鱼儿离开水草丰茂的地方,鸟儿忘了曾经的栖息之地,这里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最后,“札人纵有忧天志,忍见鸱夷赐子胥”,这里用“札人”代表作者自己,表示即使有忧国忧民的志向,也难以改变现实的残酷。而“鸱夷赐子胥”则是一个典故,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后来被吴王赐死。这里表达了对忠诚被辜负的痛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忠诚和正义的思考。它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矛盾,引发人们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思。
罗仲舒
罗仲舒(一一五六~一二二九),字宗之,学者称罗江先生,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魁上舍,除安庆教授。十四年进士,调常德教授。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监行在场门。五年,知宜兴县。十年,除国子录,累迁著作郎。十六年,提举福建常平。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提点江东刑狱。召为国子司业,以直显谟阁学士致仕。绍定二年卒,年七十四。有《罗江集》,已佚。事见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二五何大圭所撰行状。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