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歌

废地积为冢,昔曾游宴来。
冢废无子孙,东家砌成台。
台虽平方冢虽秃,物理废兴有往复。
相逢莫喜亦莫愁,乘兴且同台上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荒废的坟冢变成游乐台的故事,传递了"世事无常、看淡得失"的人生智慧。

开头四句像镜头推移:曾经热闹的宴饮之地,如今成了无人祭扫的荒坟,连东边的邻居都直接拆了坟头砖块砌成高台。这里用"废地-游宴-无子孙-砌成台"的对比,展现时间对事物的无情改造。

中间两句是哲理核心:方方正正的新台和光秃秃的老坟看似对立,但诗人看透了"废了建、建了废"才是万物规律。就像我们生活中,老房子拆了盖商场,商场旧了又改建公园,这种变化永不停歇。

最后两句给出生活态度:遇到变化不必狂喜或哀叹,就像现在,既然有高台,不如先开心地游玩。这就像告诉我们:老家拆迁别光顾着伤感,拿着补偿款去旅行也不错;公司倒闭别绝望,正好试试新工作。诗人用"且同台上游"的洒脱,教会我们接纳变化的智慧。

全诗妙在把沧桑巨变写得像日常闲谈,坟头变游乐场这种惊悚事,被他说得像"旧衣服改个包包"般自然。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让深刻的道理变得特别接地气。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