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场景,主角是一位名叫黄鍊师的修道之人。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葛洪井畔炼丹成"用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的典故,暗示黄鍊师像葛洪一样在井边成功炼出了仙丹,说明他道法高深。
第二句"手把芙蓉礼太清"展现黄鍊师手持芙蓉花(象征纯洁)向至高无上的"太清"(道教最高仙境)行礼,表现他对修道的虔诚。
第三句"更觅缑山王子晋"引用周灵王太子王子晋的传说,这位太子在缑山得道成仙。这里说黄鍊师还要去寻找这位仙人,显示他追求更高境界。
最后"碧桃花下听吹笙"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在碧桃花树下聆听仙人吹奏仙乐。碧桃象征长生,笙乐代表仙音,共同构成令人向往的神仙生活图景。
全诗通过炼丹、献花、寻仙、听乐四个连贯场景,层层递进地塑造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修道者形象。诗人用大家熟悉的神仙典故,把抽象的修道过程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修仙之人的虔诚追求和神仙世界的奇妙美好。最妙的是结尾的"听吹笙",用音乐这个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元素,让神秘的仙界突然变得亲切可感。
吴景奎
(1292—1355)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