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寒食时节的萧瑟景象,流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前四句写景:清明寒食时节(传统扫墓祭祖的日子),眼前景色更显凄凉迷离。新旧烧纸的痕迹杂乱地散布着,凋落的花瓣粘在破败的台阶上,随着细流漂向横溪。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暮春时节的衰败之象。
后四句抒情:北道上经年的坟冢又翻出新绿,一夜春风吹绿了白堤。但远行的游子("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泛指离乡之人)去年没能回家,如今只能在车中听着野鸟哀鸣,更添愁绪。
全诗通过"败砌""落花""青冢"等意象营造哀伤氛围,最后用"野禽啼"的听觉描写将愁绪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春天里的别样哀愁。最妙的是将自然景物(春草生长)与人生际遇(有家难回)自然结合,道出了"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永恒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