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瀛台明曰南台,亦曰趯台陂。平临太液,南有知稼轩,迤西为丰乐园
三海叠碧。
瀛台正南直。
珠楯玉阑,几见当年,兴亡陈迹。
似说尧囚复舜死,只无语、夜蟾知得。
更休言、帝子鹃魂,春秋麟笔。
星历历。
天咫尺。
照寂寂。
旧宫掖。
怕眢井波红,溅胭脂泪。
点点尚悲倾国。
应雪重华二妃涕,犹却苍生鬼神席。
莫轻扇秦灰,问秋风金狄。
瀛台正南直。
珠楯玉阑,几见当年,兴亡陈迹。
似说尧囚复舜死,只无语、夜蟾知得。
更休言、帝子鹃魂,春秋麟笔。
星历历。
天咫尺。
照寂寂。
旧宫掖。
怕眢井波红,溅胭脂泪。
点点尚悲倾国。
应雪重华二妃涕,犹却苍生鬼神席。
莫轻扇秦灰,问秋风金狄。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北京中南海的瀛台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历史兴亡的感慨。
上片写景怀古:
开篇用"三海叠碧"勾勒出瀛台周边水波荡漾的美景,但随即转入历史沉思。"珠楯玉阑"的华丽建筑见证过王朝更迭,暗指光绪帝被囚禁于此的往事。"尧囚舜死"用典故暗示帝王悲剧,说连月亮都默默见证这些秘密。最后用杜鹃啼血、史官绝笔的典故,表达历史真相难以言说。
下片抒情寄慨:
"星历历"四句通过星空与宫阙的对照,突出皇城如今的冷清。"怕眢井"以下联想到王朝覆灭时后妃投井的惨剧(如慈禧逼死珍妃),说井水都染着胭脂泪。接着笔锋一转,说舜帝二妃的眼泪应该洗净这些悲剧,让百姓不再受鬼神作祟之苦。结尾警示不要重蹈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覆辙,借秋风中的铜人(金狄)暗示政权更替的必然。
全词特点:
1. 时空交织:将眼前景与千年史糅合
2. 善用典故:如尧舜、杜鹃、铜人等暗喻历史循环
3. 情感递进:从写景到怀古,最终升华为对苍生的关怀
4. 批判含蓄:通过"怕""莫"等字眼隐晦批评专制统治
词人通过一座皇家园林,写出了权力更替中的血泪教训,提醒统治者要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