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太学

凤幄云开日月章(《汴京遗迹志》卷二三作光),九霄呜跸下虞庠。
朝元俊⑴士鸿成列,拱极名臣玉照行。
问道贾生称五学,乞言戴圣美三王。
上心夙悟周公戒,天下安危自一堂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皇帝亲临太学(古代最高学府)的盛大场面,展现了统治者重视教育、礼贤下士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皇家气派的仪式感
开篇用"凤幄""云开"等意象渲染皇家仪仗的华丽,像云霞中露出日月光芒般庄严。皇帝("九霄呜跸"指天子车驾)亲自来到太学,暗示对教育的重视。后文"鸿成列""玉照行"用大雁有序飞行、美玉排列的比喻,刻画学子与大臣整齐肃穆的场面。

2. 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
诗中提到两个典型人物:西汉贾谊(贾生)曾提出"五学"教育体系,汉代戴圣编纂《礼记》记录圣王治国之道。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将现实场景与历史智慧连接,既赞美当下教育盛况,又暗示治国需要借鉴历史经验。

3. 治国理念的升华
结尾点明核心思想:皇帝领悟周公(西周治国贤臣)的治国箴言,将国家安危与太学教育直接关联。"一堂"二字尤为精妙,既指太学讲堂,也暗喻君臣同心、共商国是的治国理想,把教育场所提升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场视察活动写得既气势恢宏又内涵深刻,展现了古代"教育兴国"的政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