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耕楼记事①

簪笔今惭事舌耕,民怀犹记夜郎城。
敢矜求治心无已,且喜陈经日在庚。
作赋昔年共仙侣,登楼此日伴诸生。
立身应在最高处,愿与人同求大成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教书先生的自述,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忱和人生追求。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理想情怀。

首联"簪笔今惭事舌耕,民怀犹记夜郎城"是说:我现在以教书为生(舌耕),虽然清贫但问心无愧,仍然记得当年在夜郎城(可能是作者曾任教的地方)与百姓相处的日子。这里用"簪笔"(古代官员插在帽上的笔)自谦,表示自己虽无官职,但以教书育人来实现价值。

颔联"敢矜求治心无已,且喜陈经日在庚"道出心声: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治国才能,但始终怀着改善社会的心愿;最欣慰的是每天都能给学生讲解经典(陈经)。"日在庚"用天干计时,表示教书是他日常最重要的事。

颈联"作赋昔年共仙侣,登楼此日伴诸生"通过对比展现人生转变:年轻时曾与文人雅士吟诗作赋(仙侣指才情高超的朋友),如今在乐耕楼上陪伴学生们求学。这种转变非但没有失落,反而充满欣慰。

尾联"立身应在最高处,愿与人同求大成"是全诗主旨:做人要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最高处),我愿与学生们共同追求学问和品德的完美(大成)。这里的"最高处"既指乐耕楼的物理高度,更象征精神高度。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教书匠的日常带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2. "舌耕"与"陈经"的比喻生动展现教师工作 3. 通过"昔年仙侣"与"今日诸生"的对比,显示作者安于清贫教育的人生选择 4. 结尾升华到共同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充满正能量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那种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以及将个人理想融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