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九日)与友人同游真珠园的情景,充满怀旧与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虽已年老(清源葛已覃),但君王问起祭祀之事时仍能胜任(蜡指年终祭祀),暗示自己老当益壮。"百年耆旧"四句是核心:与故交重阳登高,畅谈往事,仿佛重逢百年前的先贤。诗人调侃才子们不懂汾水典故(汉武帝《秋风辞》),而真正的仙人其实就在江南寻常生活中。
后两句用"明珠"双关:既写夜晚园中珍珠般闪烁的灯火,又暗喻人生智慧。诗人认为真正的珍宝(人生真谛)需要主动探寻(层波好探),就像潜入深水采珠一样。
全诗妙在将节日欢聚、怀旧之情与人生感悟自然融合。通过"登高纵谈"的日常场景,传递出"寻常生活即仙境"的豁达,鼓励人们主动探索生活之美。语言看似平实,实则用典巧妙(汾水、明珠喻),展现了中国文人重阳节"既游乐又悟道"的传统。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