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精神共鸣。
前两句"锦江相去几何哉,未见窗前落雪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虽然隔着锦江,但距离能有多远呢?只是我窗前始终没见到你那边下雪的样子。这里用"未见雪"暗示两人分隔两地,无法相见。
后两句"声气同时无间断,有时夜半掠江来"写得特别生动:虽然人不能见面,但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就像半夜里能感受到对方的气息掠过江面而来。这里的"声气"不是真的声音,而是指精神上的交流。
整首诗妙在: 1. 用"未见雪"这个具体画面,把抽象的思念写得很形象 2. "夜半掠江来"这个想象特别美,把无形的精神交流写得像看得见的风一样 3. 虽然写的是分离,但全诗透着温暖,强调友谊可以超越距离
就像现在我们虽然和亲友分隔两地,但通过电话、视频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牵挂,古人用诗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诗人把这种现代人也很熟悉的感觉,用"夜半气息过江"这样诗意的画面表现出来了。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