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歌颂了宁死不屈的气节。
前两句用"国破""巢倾"比喻国家灭亡的绝境,说真正的志士在绝境中会选择有尊严地死去,而不会贪生怕死、左右观望。这里用鸟巢倾覆时鸟儿是否留恋来比喻人在亡国时的选择,非常形象。
后两句列举了三位历史人物:投江明志的屈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以及三百年前(明朝)的抗清志士黄蕴生。说这些人的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国家危亡时选择用生命坚守气节。
全诗最动人的是"干净死"这个说法,把死亡写得如此纯粹而崇高。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人的尊严和气节。这种精神穿越三百年历史,在今天依然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