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行辰溪山中

毒雾晓弥漫,腾腾气蒸釜。
烟云复与会,有日不教吐。
层叠涌不穷,自朝直至午。
见地不见天,马上首恒俯。
初疑衣裳冷,著手湿如雨。
渐觉头冬烘,涔涔类中蛊。
幸皆饱餐来,不然入肺腑。
人生未阅历,但乐那知苦。
颇忆江南天,薄雾亦常睹。
一叶摇轻舟,空濛指远浦。
最好梦回时,咿哑数声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作者在辰溪山中遭遇大雾的独特体验,通过对比江南薄雾的柔美,突出山中浓雾的压抑感,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意境。

山中浓雾的窒息感: 开篇用"毒雾""蒸釜"等词,把浓雾比作一锅沸腾的毒汤,雾气像永远吐不完的蒸汽,从早到晚层层堆积。骑马行走时只能低头看地,抬头不见天日,衣服湿冷得像淋过雨,脑袋发闷如同中毒。这些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雾气带来的潮湿、闷热和窒息。

江南薄雾的诗意美: 后半段笔锋一转,回忆江南薄雾中乘轻舟的情景。用"一叶小舟""远处朦胧的河岸"勾勒出水墨画般的意境,特别是睡醒时听到船桨的咿呀声,这个细节充满生活气息,展现雾中行舟的悠闲惬意。

人生感悟的自然流露: "人生未阅历,但乐那知苦"这句看似简单,却道出深刻道理:就像没经历过山雾的人只爱江南薄雾的美,人生许多艰辛只有亲身体验才懂。这种感悟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从雾景对比中自然流露。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身体感受写雾。不是空洞地形容雾有多大,而是写雾怎样打湿衣服、让人头晕,就像蒸桑拿时闷得喘不过气。这种"体验式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身处在山中雾海里,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