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重阳节路过圆觉庵时,遇到蓼洲叔并和他一起登高赋诗的场景。全诗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首联写作者正想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诗,寺僧就传话说蓼洲叔的车驾到了。这里用"护碧纱"的典故,暗指想在名胜处留下墨宝。
颔联直接抒发情感:望着苍茫的景色怀想古人,只能把感慨写进诗里;年纪大了,看到菊花就忍不住为秋天伤感。这两句点明了"悲秋"的主题。
颈联转为写景:断裂的山谷中云雾缭绕似乎带着雨意,荒废的陵园里每棵树上都有乌鸦啼叫。通过"断壑"、"废陵"、"啼鸦"等意象,营造出凄凉萧索的氛围。
尾联总结:我早已习惯在登高时写下这些伤感的话,望着无边的愁绪遮蔽了月光。最后一句将个人愁思扩展到天地之间,使情感更加深沉。
全诗以朴素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人到暮年时面对自然变迁的复杂心境。诗中"老大悲秋"的感叹,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