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夜扈从功德寺陪李渐庵大司寇王忠铭徐检庵二学士登金山对月二首 其一
长杨别苑碧山头,扈跸登临暮霭收。
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
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
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随皇帝出游时在金山赏月的情景,充满对自然美景和君臣同乐的赞美。
开篇"长杨别苑碧山头"直接点明地点——金山上的皇家园林,用"碧山"二字勾勒出青翠的山色。"扈跸登临暮霭收"说明是傍晚随驾登山,此时云雾渐渐散去,为赏月做好铺垫。
中间两联最精彩。"正惜岩花过九日"说山花已过重阳时节,略带惋惜;但马上转折"却怜湖月似中秋",惊喜发现湖面月色竟如中秋般圆满。这一惜一怜之间,把意外发现美景的欣喜表达得淋漓尽致。"楼台近映沧波出"写月光下亭台倒映湖面的美景,"灯火深回翠辇游"则暗写皇帝车驾在灯火中巡游的盛况。
结尾"连夕尚方传赐酒"透露连日都有御酒赏赐,"飞觞何幸藉林丘"更是直抒胸臆:能在山林间与君臣举杯共饮,是何等荣幸!全诗通过时间推移(从暮霭到月出)、空间转换(从山到湖)、情感起伏(惜花转怜月)的多重描写,既展现了月夜金山的绝美风光,又含蓄表达了受宠若惊的喜悦,情景交融,堪称宫廷应制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