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豕行
淄川老翁善牧豕,朝朝暮暮豕边伺。
天子一日诏书下,老翁杖策君门试。
天子顾之颜色开,待诏金马何雄哉。
拔起草莱事明主,长辞尔豕心徘徊。
老翁曲学世所贱,老翁致身捷如电。
峨峨丞相践台阶,列土平津重主眷。
东阁讵有贤人来,分茅曾未由折箭。
君不见广川醇儒董仲舒,江都胶西遍曳裾。
又不见濮阳名卿汲长孺,淮阳卧治泣如雨。
公孙学术殊不同,天子亲幸全初终。
区区岂因对策工,辕固老人洵冥鸿。
天子一日诏书下,老翁杖策君门试。
天子顾之颜色开,待诏金马何雄哉。
拔起草莱事明主,长辞尔豕心徘徊。
老翁曲学世所贱,老翁致身捷如电。
峨峨丞相践台阶,列土平津重主眷。
东阁讵有贤人来,分茅曾未由折箭。
君不见广川醇儒董仲舒,江都胶西遍曳裾。
又不见濮阳名卿汲长孺,淮阳卧治泣如雨。
公孙学术殊不同,天子亲幸全初终。
区区岂因对策工,辕固老人洵冥鸿。
现代解析
这首《牧豕行》讲的是一个养猪老头的逆袭故事,背后藏着古代官场的讽刺与无奈。
开头说淄川有个老头擅长养猪,整天围着猪转。突然皇帝下诏招贤,老头扔下猪去应聘。皇帝一见他就高兴,直接让他进金马门当官。老头从底层瞬间飞黄腾达,但心里还惦记着那些猪——这里用"心徘徊"暗示他其实不适合官场。
接着揭示真相:老头其实学问浅薄(曲学),但升官快得像闪电。他当上丞相后,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东阁无贤人),封侯拜相全靠皇帝偏爱,根本不是真才实学。这里用"分茅未折箭"的典故,暗指他没立战功就获封赏。
后面搬出两个对比人物:大学问家董仲舒被赶到地方当官,名臣汲黯被贬到淮阳哭着想辞职。而养猪老头公孙弘(诗中"公孙")虽然学问差,却因迎合皇帝得以善终。最后点破关键:他受宠根本不是因为对策写得好(考试厉害),而是像辕固生说的——这种人就像野鸭子(冥鸿)飞得快,本质还是俗物。
全诗用养猪翁的荒诞发迹史,讽刺古代官场"会混比会干更重要"的现象。普通人靠迎合上位,真才实学的反而被排挤,最后"外行领导内行"的黑色幽默。语言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养猪、闪电、野鸭子的比喻让深奥的官场规则变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