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学者的闲适生活,充满自然意趣和亲情温暖。
前两句介绍主人公身份:这位"桥门博士"(指在学府任职的郑助教)本就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住在柿叶掩映的幽深房屋里,与青山翠色相伴。"忘机"二字点明他超脱世俗的心态,"隐翠微"则勾勒出清幽的居住环境。
后两句是诗中最生动的画面:最妙的是那白云似乎舍不得离开,每天清晨都会飘来,轻轻落在老人(老莱衣代指郑助教)的衣衫上。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白云写得有情有义,既表现了山居云雾缭绕的实景,又暗喻老人高洁的品格如白云般纯净。同时"朝朝"二字透露出儿子对父亲日常生活的温柔关注。
全诗通过简练的意象——柿叶房、青山、白云、衣袍,构建出宁静淡雅的山水隐居图,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更传递出父子间深厚的情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说话,使这份亲情显得含蓄而悠长。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