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申不害》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古代职场智慧故事,核心是说"低调做人"的生存哲学。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申不害(战国法家代表)当宰相一辈子稳坐高位,和商鞅(变法被车裂)结局完全不同。这里用"死刑名"直接点出血淋淋的下场差异,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后两句揭示秘诀:关键在"能卑逊"——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主动放低姿态。诗人用"纵曰伤残亦觉轻"这个反常理的说法很妙:别人觉得吃亏的事,在他眼里反而成了保护伞。就像现在职场中有人主动背锅、让功劳,表面吃亏实则长远受益。
全诗最厉害的是把深刻的处世之道藏在历史案例里。不直接说教,而是用商鞅的惨状反衬申不害的智慧,让读者自己悟出"刚易折,柔常存"的道理。这种用故事讲哲理的方式,比空谈"谦虚使人进步"生动一百倍。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