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的山野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传递出寒冷中的生机与诗意。
开头两句写阴云像军队一样盘踞在山头,积雪仿佛在等待同伴而不愿融化。这里用"冻云排阵"的拟人手法,让天气显得格外威严,而"待伴"的想象又给冰雪赋予了人情味。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昼夜不同的雪景:夜晚月光与雪地交相辉映,像千顷冰壶般清澈;清晨茅屋炊烟在雪色中更显清冷。梅花被雪覆盖难见花苞,萱草也被积雪掩埋——这些细节既写实又充满象征,暗示严寒中生命仍在顽强等待春天。
结尾最精彩:把满地碎雪比作"残甲败鳞",想象这是被折断的玉龙(冰雪的化身)留下的鳞片。这个奇幻的比喻把普通雪景升华成神话场景,既突显雪势之大,又暗含对寒冬终将过去的期待。
全诗通过云、月、梅、草等寻常景物,构建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富有创意的比喻,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冬雪既敬畏又喜爱的复杂情感,以及隐藏在寒冷表象下的生命活力。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