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内

已剪诸郎百虑轻,骄儿长大又生狞。
只愁南内无归日,南内归来万古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复杂心情,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已剪诸郎百虑轻,骄儿长大又生狞"用生活化的比喻:父亲刚为儿子们剪断各种烦忧(可能指照顾幼子的辛劳),却发现长大的儿子变得凶猛叛逆。"剪"字生动,把育儿比作修剪枝叶;"狞"字传神,刻画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形象。

后两句"只愁南内无归日,南内归来万古情"情感转折:父亲先是担忧儿子远行不归(南内可能指南方或远方),但想到终有一日归来,又涌起永恒不变的亲情。这里"万古情"三字力透纸背,将个人父子之情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永恒亲情。

全诗短短四句,像一部微型家庭剧:从育儿劳累到面对孩子叛逆,从担忧分离到期待团聚。诗人用"剪烦恼""骄儿变狞"等鲜活的日常画面,让读者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最后用"万古情"点明:无论孩子如何变化,父母之爱永远不变。这种从具体生活细节中提炼普遍情感的能力,正是该诗的动人之处。

赵崇鉘

赵崇鉘,字元治(一作元冶),南丰(今属江西)人。以兄(崇嶓)荫补官。曾知都昌县,南康军司户,通判南安。宋亡隐居以终。传世有《鸥渚微吟》一卷。事见《江西诗徵》卷一八。赵崇鉘诗,以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之《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