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诗人初次泛舟秦淮河的情景,通过今昔对比和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哀愁与沧桑感。
前两句"十年合眼梦烟水,不与江南旖旎春"说诗人十年来闭眼梦见的都是江南水乡,但现实中的江南已失去往日的美丽春光。这里用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暗示战乱带来的破坏。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眼前景象:诗人在船头品茶时,突然注意到女子发钗上还带着战火的灰尘;夜晚河边的房屋灯火稀疏,秋风中传来凄凉的笛声和号角声。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战乱后的萧条景象,"钗股带兵尘"这个细节尤其巧妙,通过女子首饰上的灰尘这个微小事物,反映出整个时代的苦难。
最后两句"世事山形各蕉萃,道旁休看渡江人"总结全诗:世事变迁就像山形改变一样令人憔悴,路边的渡江人(可能指逃难的百姓)更是不忍细看。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全诗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对秦淮河畔战乱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及"带兵尘的发钗"、"稀疏的灯火"等具体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战乱的痛心和对百姓的怜悯。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我很悲伤"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