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吴献臣的,用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贫病交加的晚年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奈与孤独。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虽然我在岭南当官看似清闲,但我的脸色可比你憔悴多了。这里用"闲官"反衬自己实际的生活状态。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困顿生活:夜雨寒冷中独坐到衣衫单薄,遥望北方故乡却难与亲人团聚("大被"指家人同盖一床被的温馨);药罐子从没停过三天,柴门总是紧紧关闭。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长期卧病、门庭冷落的处境。
最后两句最令人心酸:小儿子整天浑浑噩噩像在做梦,独自去钓小螃蟹就再没回来。这里"蟛蜞"(小螃蟹)暗示生活窘迫,"去不还"既可能是真的失踪,更可能是诗人对生活希望的破灭。
全诗没有直接说苦,但通过"冷雨""药盏""柴门""独钓"这些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病弱老人的凄凉晚景。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静的绝望——连悲伤都显得麻木,就像诗中那个像梦游般消失的孩子。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