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路上两种不同的困境,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隔江回首,已涉波澜"像电影镜头:一个人好不容易渡过江河,回头望去时,发现来路已是波涛汹涌。这比喻我们经历过的困难,回头看时才发现当初的处境比想象中更危险,暗含"后怕"和"成长"的双重意味。
后两句"官路交肩,犹添荆棘"转换场景:在平坦的官道上与人擦肩而过时,路上却突然长出荆棘。这揭示即使走在看似顺利的道路上,也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阻碍,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渡江"和"行路"两个日常场景,道出人生两种典型困境:一种是经历时浑然不觉、回首才知凶险;另一种是看似平顺、实则暗藏危机。四句话就勾勒出人生道路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既有对过往的感慨,也有对前路的警醒。
释了惠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