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雷太母百龄寿词
洪福书先寿,齐年帝所宾。
佳辰赓会庆,雅乐定和亲。
世历三中劫,天留百岁人。
仁徵销剑战,坤范励松筠。
葆淑能全性,凝虚不损神。
几经朝市变,再阅海桑新。
易象贞无咎,儒言德有邻。
螽斯方揖揖,麟角亦振振。
周吏存文献,陶公恤贱贫。
孝慈绳厚载,颐养护灵椿。
问舍依珂里,移居共浦滨。
敢参南郭吹,虔诵北堂春。
佳辰赓会庆,雅乐定和亲。
世历三中劫,天留百岁人。
仁徵销剑战,坤范励松筠。
葆淑能全性,凝虚不损神。
几经朝市变,再阅海桑新。
易象贞无咎,儒言德有邻。
螽斯方揖揖,麟角亦振振。
周吏存文献,陶公恤贱贫。
孝慈绳厚载,颐养护灵椿。
问舍依珂里,移居共浦滨。
敢参南郭吹,虔诵北堂春。
现代解析
这首祝寿诗用温暖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百岁老人充满智慧与美德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福寿双全的人生画卷
开篇用"洪福""百岁人"直接点明主题,像展开一幅长寿画卷:老人历经三个朝代变迁("世历三中劫"),见证沧海桑田("再阅海桑新"),却始终保持精神饱满("凝虚不损神")。这里用"松筠"比喻老人如松竹般坚韧的品格。
二、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诗中巧妙运用典故展现老人的品德:像"销剑战"用化剑为犁的典故,表现老人以仁爱化解冲突;"螽斯""麟角"借用《诗经》意象,暗喻子孙昌盛;"陶公恤贱贫"以东晋陶渊明作比,突出老人扶贫济困的善举。
三、温馨的家庭图景
结尾处描绘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人住在儿子官署附近("问舍依珂里"),与家人临水而居("移居共浦滨")。"北堂春"借用古代母亲居所的典故,将祝寿比作献给母亲的春天,情感真挚动人。
全诗就像一部微纪录片,通过"三朝变迁""仁爱持家""四世同堂"等生活片段,让我们看到一位普通百岁老人如何用善良品格赢得世人尊敬。语言上善用松竹、椿树等自然意象,使传统祝寿主题显得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