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江心起,百昏信不差。
寒声喧极浦,秋势卷平沙。
望立人心险,惊飞鸟影斜。
来源争可问,沧海况无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传递出自然力量的震撼和人生的思考。

前两句直接点题:潮水从钱塘江中央(罗刹江)涌起,每天黄昏准时到来从不失信。这里用"信不差"把潮水拟人化,仿佛潮水是个守时的老朋友。

中间四句用电影般的镜头展现潮水威力: - 先听到声音:寒冷的潮声在远处河口喧闹 - 再看全景:秋天的潮势像要卷走整片沙滩 - 转到人的反应:岸边观望的人被吓得脸色发白("人心险"指面色惨白) - 最后抓拍细节:受惊的鸟儿斜着身子慌忙飞走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潮水的源头何必追问(因为)大海本来就无边无际。这里把潮水比作人生际遇,暗示命运如同大海般深不可测,不必执着追问根源。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从声音到画面,从全景到特写 2. 双关运用:"人心险"既写脸色又暗含世态 3. 以小见大:通过潮水折射人生哲理 4. 结尾留白:用大海的无边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就像用手机拍了一段潮水视频,既有震撼的场面,又有细腻的特写,最后定格在广阔海面,让人对着屏幕陷入沉思。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