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名叫傅神高的训导(古代教育官员)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前两句"彩毫和露写清秋,亲见江南顾虎头"用绘画作比喻,说友人像用沾着露水的彩笔描绘秋天美景的画家顾恺之(字虎头)一样才华横溢。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才情,又点明了时节是秋天。
中间四句转为感慨:友人原本意气风发,如今却因多病而憔悴;眼前世事难分好坏,人生如梦般飘忽不定。用"贤豪"与"多病"的对比,表现出对友人遭遇的惋惜;"梦里浮生"的比喻则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悟。
最后两句写离别之情:友人要去万里之外的滇池(云南),三年后才能重逢,不知到时还能否认出彼此。一个"不"字结尾,既表达了重逢的不确定性,又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通过绘画、梦境等生动比喻,将对友人的关心、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奈,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