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故宅,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曾经云雾缭绕的华丽楼阁如今已消失不见,韩平原(南宋权臣韩侂胄)的旧事也随着时间流逝被人遗忘,连小路都长满荒草。这里用"雾阁云窗"的缥缈意象暗示昔日繁华如梦幻泡影。
后两句用细节传情:现在的居民连宅院里特产的"太师竹"都不认识了,只有几枝竹叶在夕阳中孤独摇曳。诗人特意选取"太师竹"这个与主人身份相关的植物,通过"不识"与"摇"的对比,既写出物是人非的苍凉,又让静止的废墟有了动态的生命感。
全诗妙在"以小见大":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荒径、无名竹、夕阳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历史无情的冲刷。最后那个"摇"字尤其精妙,既是竹叶在摇,也是时光在摇,更是观者心绪在摇,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