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仅老失牛求一言於邑数语代书

一介扣门,尺书在手。
不是长须馈鲤,乃知中夜忘牛。
拽把牵犁,能耕百亩。
披毛戴角,方得五春。
是何西山之饿夫,辄挽桃林之处士。
拽转鼻孔,不解一鸣。
剖破藩篱,已行十里。
莫走沩山旧话,重修雪窦新图。
解若疱丁,恐遭游刃。
邬如谢大,且自暖心。
见角便知,必有伶俐衲子。
幪头径取,更烦明正官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西山仅老失牛求一言於邑数语代书》充满了寓意和象征,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生活智慧。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一介扣门,尺书在手”:描述了一个人谦卑地请求帮助,手中握着简短的信件或消息。这表现出一种恳求和期待的情绪。

2. “不是长须馈鲤,乃知中夜忘牛”:这里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不是指像传统的书信传递鲤鱼那样传递好消息,而是表达了在深夜意识到丢失了牛。这反映了生活中的遗憾和失误。

3. “拽把牵犁,能耕百亩”:描述了农夫用力拉动犁头耕作田地,展现了辛勤劳动的场景。这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和对劳动的尊重。

4. “披毛戴角,方得五春”:这里的“披毛戴角”可能是指耕种牲畜的辛劳,而“五春”可能指的是五年的辛勤耕耘。这句话强调了辛勤劳动和时间的付出才能带来收获。

5. “是何西山之饿夫,辄挽桃林之处士”:描述了生活在西山的一个贫穷的农夫,与传说中的桃林中的隐士形成对比。这可能是在探讨生活中的困境与超越困境的智慧。

6. “拽转鼻孔,不解一鸣”:这里使用了动物(可能是牛)的形象,形象地描述了农夫驾驭牲畜的情景,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有智慧和耐心。

7. “莫走沩山旧话,重修雪窦新图”:这句话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或陈词滥调,而是要重新规划、创新思路。

8. “解若疱丁,恐遭游刃”:引用了疱丁解牛的典故,比喻做事要顺应自然,否则可能会遭遇困境或损失。这也体现了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对行动策略的慎重考虑。

9. “邬如谢大,且自暖心”:这句话可能是在鼓励人们要有信心,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温暖的心态。

10. “见角便知,必有伶俐衲子”:这里强调了通过观察细节就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需要聪明伶俐的人才能理解。

11. “幪头径取,更烦明正官司”:这句话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直接面对问题,寻求明确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绕弯子或逃避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寓言、比喻和典故等手法,表达了生活中的智慧、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信心、勤奋努力、顺应自然、直接面对问题并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也提醒人们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慎重的行动策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