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带点孤独感的山水画卷,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用"盘云""惊涛"这样的动态描写,把高山险路和汹涌江涛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用无人机拍下的震撼镜头。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壮丽景色似乎一直在等待有人欣赏,而诗人恰好拄着拐杖来了,这种"山水等知音"的写法特别有代入感。
中间两句的视角拉得更远:孤零零的佛塔矗立在苍茫天地间,无数船帆在雾霭中若隐若现。这里用"孤塔"和"千帆"的对比,既显出大自然的辽阔,又暗含人世漂泊的意味。
最后两句像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谁能懂我沉醉山水的心情呢?幸好还没被世俗的红尘捆住手脚。这里的"软尘红"比喻特别生动,把繁华俗世比作会缠人的红色灰尘,既形象又有新意。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登山观景写出了新境界,不是单纯写景,而是通过景物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人生态度。就像现代人偶尔逃离城市去爬山看海时,那种既感叹自然壮美,又庆幸自己还没被工作生活完全束缚的复杂心情。
宋之才
(1090—1166)温州平阳人,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徽宗政和八年进士。教授京兆府学。深务韬养,积十八年不迁官。后以荐召试,除正字。历校书郎、权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绍兴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谥文简。有《云海敝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