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局洞石恪画仙人四壁
真人何年下紫清,目睛飘堕如流星。至今玉洞通窈冥,萧然紫室之威灵。
杖履而来六月望,赤旱裂石风凄冷。屹然四壁呀欲动,神怪夭矫目丧睛。
道与之貌非丹青,驭风而行谁使令。云飞电掣集帝所,超然得意皆天人。
异哉石子伟丈夫,胸中磊磊怪所储。玄圃之山帝所居,子游其间堕双凫。
不然安知天上有此乐,秃笔一扫凌方壶。细看毛骨分锱铢,伟形杰状人人殊。
古来列真谁所摹,前称关同后张图。近之豪者郭忠恕,落笔拂戾如奔诸。
两公轶荡不拘束,笔力磊砢相劘扶。我来凭栏聊一呼,随翁联轩上清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石恪在玉局洞画的仙人壁画,充满了奇幻色彩和豪迈气概。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仙人下凡的传说
开头讲一位仙人从天上来到人间,眼睛像流星一样闪亮。他居住的洞窟至今仍透着神秘气息,六月天里冷风呼啸,壁画上的仙人仿佛要活过来,姿态灵动得让人不敢直视。
2. 画作的震撼力
诗人惊叹石恪("石子")真是了不起的画家,他笔下的仙人不是靠颜料堆砌,而是真正捕捉到了仙人的神韵。画中仙人乘风而行,飞向天宫,个个潇洒快活。诗人甚至猜想:石恪是不是亲自去过仙境,才能画出这种天上才有的快乐?
3. 对比其他画家
诗中提到历史上画神仙的名家,如关同、张图、郭忠恕,说他们的画风豪放不羁。但石恪的画更胜一筹——他笔下每个仙人的毛发骨骼都精细可辨,形象各异,充满力量感。
4. 诗人的互动
最后诗人对着壁画大喊,想象自己跟着画中仙人一起飞向天宫。这种代入感让整首诗从单纯的观赏变成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核心魅力: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如"目如流星""画壁欲动")和动态描写,把静止的壁画写活了。他不仅赞美画技高超,更通过"我也想成仙"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艺术带来的超脱现实的快乐。全诗像一部迷你奇幻电影,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童趣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