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离篇哭亡姊

吾家少姊类吾母,婉慭从容有所守。儿时颖慧能读书,列女篇章皆上口。

锦官城下锦江水,芙蓉红压锦城里。当时姊弟并孩提,朝朝联臂芙蓉底。

姊挽老父带,弟牵慈母衣。终年不一出闺阁,无日或复离庭闱。

长安归后互分飞,姊行作妇弟娶妻。膝前儿女各已长,眼中二老嗟安归。

滂沱血涕昔对下,天乎为此死别离。凋丧十五年,存者五六人。

齿发日已老,骨肉情愈亲。如何零露意,又使芳华泯。

屈原无人詈婞直,骆统困约谁分食。吁嗟骨肉不再得,哀猿一声泪填臆。

萧森雨气逼昏灯,灯灺更长天墨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去世姐姐的深情之作,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姐弟间的骨肉亲情,读来感人至深。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回忆姐姐的品格与童年时光(前12句)
诗人说姐姐像母亲一样温柔贤惠,从小聪慧能背诵《列女传》。用"芙蓉红压锦城里"这样鲜艳的意象,带出姐弟俩在成都锦江边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他们一个牵着父亲衣带,一个拉着母亲衣袖,整天形影不离。

2. 讲述成长后的分离与丧亲之痛(中间8句)
长大后各自成家,父母却相继离世。用"滂沱血涕"形容痛哭,质问苍天为何要让他们生死永别。十五年后家族凋零,仅剩五六人,反而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亲情。

3. 抒发痛失至亲的悲怆(最后6句)
诗人用屈原、骆统的典故,表达失去姐姐后无人理解的孤独。最后以"昏灯"、"墨黑"的夜景作结,把无形的悲痛化作可见的黑暗,让读者感受到他漫漫长夜中无法排遣的哀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细节展现亲情(牵衣带、诵书)
- 善用对比手法(童年欢乐vs成年悲痛)
- 情感真挚浓烈却不浮夸
- 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心情完美融合

就像我们现代人翻看老照片回忆逝去的亲人,诗人用文字定格了那些温暖的瞬间,让读者看到最平凡的亲情往往最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