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伯正字按行外邑平遣系囚既还出道中诗一编

属邑周行未觉劳,要观芒刃试豪曹。
气苏犴狱歌谣满,兴挟江山句律高。
缓驾海邦聊展骥,指期仙岭看浮鳌。
秋来赋咏传宫掖,三绝行闻帝语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景伯)巡视地方、平反冤狱后返程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对民生关怀和自然美景的赞叹。

开头两句写景伯巡视下属县城时不觉劳累,反而像磨利的刀剑一样充满干劲,展现他勤政的状态。接着用"犴狱"(监狱)和"歌谣"的对比,生动体现他平反冤案后,百姓欢欣鼓舞的场景——冤屈得以昭雪,民间到处是歌颂的声音。

中间部分笔锋转向自然风光。诗人用"缓驾"形容悠闲的车马,把海边的城市比作展翅的骏马;又把群山想象成浮动的神龟,充满奇幻色彩。这些比喻既展现沿途景色的壮丽,也暗含对景伯政绩的赞美——他的治理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

最后两句巧妙收尾:秋天来临,景伯的诗作传到皇宫,皇帝用"三绝"(诗、书、画三绝)来称赞他。这里既夸景伯的文采,更暗示他德才兼备——既能为民办事,又有高雅情操。

全诗通过"冤狱平反"和"江山胜景"两个画面,塑造了一位能臣形象:既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欣赏自然的雅致。诗中"歌谣满""句律高"等用语,让严肃的公务与诗意的山水和谐相融,读来既感受到为民请命的担当,又领略到山水之美。

李益能

李益能,字举之(《天台续集别编》卷二),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南渡后侨寓临海(今属浙江)。擢子,益谦弟。累官大宗正丞。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李擢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