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哀怨场景,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双娥一去三千秋"用夸张手法说两位仙女离开后已过三千年,暗示等待的漫长。"粉篁春泪凝古愁"把竹子上露珠比作仙女的眼泪,这些"古老的忧愁"至今未消。
中间四句用一系列神奇意象渲染悲伤氛围:神鼍(一种神龟)在悲鸣,老龙在抱怨,水面翻起波浪,云朵也停滞不动。雨后空旷的天空中,晚开的花像在哭泣,神官(神仙官员)走过水面时,连随从的鳞片都被打湿。这些拟人化的自然景物共同构成一幅"神仙也在伤心"的奇幻画面。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景物:江上潮声汹涌,风声急促,而苍梧山(传说中舜帝葬地)在暮色中巍然矗立。这里用大自然的动荡不安与高山的沉稳形成对比,暗喻即使历经千年,这份哀愁依然深刻而永恒。
全诗精髓在于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景物交融,用"三千年"的时间跨度、"神仙落泪"的奇幻想象,以及风雨潮汐的自然力量,共同烘托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哀伤。最妙的是所有景物都像被注入了情感,让整首诗既充满神话色彩,又能让人真切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惆怅。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