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雨晴书怀

日出照空林,阶前流水音。
讼庭鸣鸟悦,书几落花深。
遥忆故园草,萋萋何处寻。
堪悲贪寸禄,虚掷此光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通过清新自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太阳升起照亮空荡的树林,台阶前传来流水声,衙门里鸟儿欢快地鸣叫,书桌上落满花瓣。这些画面看似闲适美好,但"空林"、"讼庭"(衙门)这些词暗示着诗人孤独的公务生活。

后四句道出心声:望着眼前景色,突然想起故乡茂盛的青草,可如今身在官场,到哪里去寻找呢?最可悲的是为了微薄俸禄,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这里的"寸禄"(微薄薪水)和"虚掷"(白白浪费)透露出强烈的不满。

全诗妙在对比:前段写景越美好,后段抒情越苦涩。诗人用清新的自然景物反衬官场生活的空虚,用对故乡的思念批判现实的无奈。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读者更能体会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