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是在纪念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功绩。我们可以从两个部分来理解:
上联"陶桓作镇武昌,三楚遂为天下重":
这里用了一个历史典故,把张之洞比作东晋名将陶侃(陶桓公)。陶侃曾镇守武昌,使当地繁荣安定。作者借此比喻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时(驻武昌),把湖北、湖南一带(古称"三楚")建设成了全国重要的地区。张之洞在这里兴办洋务,建立汉阳铁厂等近代工业,确实让这个地区在全国有了重要地位。
下联"司马参知政事,八方争识相公名":
"司马"是古代高官职位,这里指张之洞后来入朝担任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参与国家大政的意思。后半句说全国各地(八方)的人都仰慕他的名声。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当时确实很有影响力。
这首对联的巧妙之处在于:
1. 用历史名人作比,既显示张之洞的地位,又避免直接吹捧
2. 通过"武昌"和"政事"两个关键词,概括了他地方和中央的政绩
3. "天下重""相公名"这样的表述,既庄重又准确地体现了他的历史地位
整体来说,这是对一位既能治理地方又能参与中央决策的能臣的恰当赞誉,用典自然,评价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