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王本斋尚书

圣主光先业,王春再至元。
赞襄符妙算,择选副深论。
众悉推耆德,三曾镇大藩。
虎珠秋月避,鸟帜海云翻。
籍籍番禺颂,明明造化恩。
清标非柏府,高秩是薇垣。
煮海民为食,经营古所敦。
于淮邦足赋,浩汗利之源。
弊政思张弛,长材畀轾轩。
光芒分八座,精采送孤鶱。
鼎重千钧小,胶清万丈浑。
龙文须御服,马湩锡壶尊。
香散知心醉,春回到骨温。
冰霜愁左□,风雨命前奔。
灶灶连云起,船船附蚁屯。
绝知忘夙夜,何暇觅饔飧。
昔也东西浙,欢然远近言。
市无忧折阅,人不困牢盆。
公日唯扃户,方时亦在门。
从容尝接语,叹息每销魂。
裋褐□如鬼,传餐首欲髡。
潮乾晴沫白,日淡暮烟昏。
卒戍春鸣析,人家月照樊。
卤成俱井井,地限各村村。
碧海浮天际,黄芽暗竹根。
缅思多彷佛,已阅十寒暄。
识量今逾老,声华晚更尊。
谬知惭骫骳,甚欲写玙璠。
形吊徒萧瑟,心驰正郁烦。
仙花团雪净,江草乱云繁。
早晚招渔艇,丘墟问故园。
抠衣瞻管仲,扫榻寄陈蕃。
袍笏仍图画,山林数记存。
此时鸥与鹭,随意乐乾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王本斋的尚书(古代高官)的赞美诗,整体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理解:歌颂功绩、民生关怀、真挚情感

1. 歌颂功绩:领导有方,百姓爱戴
- 开篇用"圣主""王春"等词点明时代背景,说王尚书辅佐明君,政策得当("赞襄符妙算"),像秋天的虎珠(明珠)和翻飞的海鸟旗帜一样耀眼。
- 诗中提到他管理盐务("煮海民为食")和财政("于淮邦足赋")的成就,让百姓不再为生计发愁("市无忧折阅,人不困牢盆"),甚至用"欢然远近言"形容百姓对他的爱戴。

2. 民生关怀:心系百姓,改革弊政
- 诗中特别描写盐民劳作的辛苦:他们像蚂蚁一样挤在船上("船船附蚁屯"),忙得忘记吃饭("绝知忘夙夜"),衣衫破烂如鬼("裋褐□如鬼")。
- 但王尚书改革弊政("弊政思张弛"),让盐井井然有序("卤成俱井井"),用"黄芽暗竹根"暗喻民生逐渐恢复生机。

3. 真挚情感:个人敬仰与时代感慨
- 诗人自称"谬知惭骫骳"(才疏学浅很惭愧),却仍想用美玉("玙璠")般的文字记录王的功绩,甚至想象自己像古人陈蕃一样扫榻相迎,表达敬仰。
- 结尾的"鸥与鹭""乐乾坤"看似写景,实则暗含对王尚书治理下太平盛世的向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虚实结合:既有"龙文须御服"的官方表彰,也有"灶灶连云起"的民间实景。
- 以小见大:通过盐民、市井等细节,展现一位能臣的政绩。
- 情感真挚:没有空洞吹捧,而是用"销魂""叹息"等词流露真实感动。

就像现代人写感谢信,既列举具体事例,又表达个人敬佩,最后升华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