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子应题不欺室

公如忧国房玄龄,我如郑公思批鳞。
隆兴天下同贞观,愿为贤相为良臣。
我去公来不同日,各展忠怀对宣室。
江湖邂逅论赤心,更约联翩书史笔。
坤爻敬义诚君子,可惜作铭人已死。
八十四字腾光芒,便是千年不欺史(自注:张魏公作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何子应的和诗,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做人原则。

前四句用唐朝名臣房玄龄(善于治国)和魏征(敢于直谏)作对比,表示虽然两人风格不同(一个善于治国,一个敢于直言),但都希望能在"隆兴天下"(振兴国家)的时代里,成为辅佐明君的贤臣。这里把当时的南宋比作唐朝贞观之治,展现了政治抱负。

中间四句写两人虽然不能同时为官("我去公来不同日"),但都在朝廷("宣室"指皇宫)尽忠职守。偶然在民间相遇时,仍能推心置腹地讨论报国之心,并约定要共同在史书上留下清名。

最后四句转到"不欺室"这个主题。"坤卦"象征大地般的厚重品德,作者称赞何子应是真正践行诚信的君子。可惜为"不欺室"题写铭文的张魏公已去世,但他留下的84字铭文(指做人要诚实不欺的道德准则)永远闪耀,成为流传千古的诚信典范。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交往,表达了三个核心:
1. 虽然为官方式不同,但忠君爱国的初心一致
2. 朋友间超越官职变动的真诚情谊
3. 对"诚实不欺"这一品格的至高推崇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个人操守(诚信)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说明真正的贤臣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光明磊落的人格。用现代话说就是:做官先做人,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