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姚黄牡丹(一种名贵牡丹品种)在众花凋零时独自盛开的景象,赞颂了它超凡脱俗的美。
前两句写牡丹的与众不同:当其他花草都凋谢枯萎("芳菲萧然")时,只有这株牡丹像穿着金色衣裳的使者("金衣"),虔诚地供奉着老君庙里的神仙。这里用"金衣"比喻牡丹鲜艳的黄色花瓣,"奉老仙"则赋予牡丹一种神圣感。
后两句用假设语气强化牡丹的魅力:如果这株牡丹能在早春抢先开花("占上春先秀发"),那么其他千百种花卉在它面前都会黯然失色("不成妍")。这种夸张手法突出了牡丹"一花独艳"的王者气质。
全诗通过对比(众花凋零vs牡丹独放)和想象(若在早春开放),把牡丹塑造成花中至尊。诗人表面上写花,实则可能暗喻某些品格高洁、卓尔不群的人。语言通俗但意境高雅,就像用白话讲述一个"百花低头"的童话故事,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牡丹的绝代风华。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