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凌山紫剑亭

步上凌山紫剑亭,剑横霄汉斗牛惊。水拖晴练风前皱,山列华簪雨后青。

烟火几家人远近,风霜千里客飘零。望中咫尺长沙路,欲把文章吊屈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凌山紫剑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怀古之情。

首联“步上凌山紫剑亭,剑横霄汉斗牛惊”写诗人登上紫剑亭,远望山峰如剑直插云霄,气势惊人。这里用“剑”形容山峰,突出其高峻险要,仿佛能惊动天上的星辰(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画面极具冲击力。

颔联“水拖晴练风前皱,山列华簪雨后青”继续写景:江水像一条白绸带在风中泛起波纹,雨后群山如发簪般青翠秀丽。这两句用比喻把山水写得灵动优美,“晴练”“华簪”的意象清新脱俗。

颈联“烟火几家人远近,风霜千里客飘零”转入抒情。诗人望见远处零星的炊烟,想到自己漂泊千里、饱经风霜的孤寂。画面从壮阔突然转为苍凉,形成强烈反差。

尾联“望中咫尺长沙路,欲把文章吊屈平”是点睛之笔。诗人望着近在眼前的长沙(屈原投江之地),想用文章凭吊这位爱国诗人。这里借屈原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特色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高山大江推到人间烟火,最后定格在历史深处。 2. 情感层层递进,由景生情,由个人飘零联想到千古悲愤,格局开阔。 3. 善用比喻(剑、练、簪)和对比(壮景与孤客),读来既震撼又余味悠长。

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把自然之壮美、人生之漂泊、历史之厚重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他胸中的万千气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