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天苍苍,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
雨我黄竹湿衣裳,天子不在黄竹乡。
天苍苍,地茫茫,武照儿,高冠大履据堂皇,唐家臣子三月以为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压抑的早春雪景,暗含对权臣当道的讽刺。

开头用"天苍苍,地茫茫"的重复句式,营造出天地混沌的压抑感。二三月本该春暖花开,却反常地下着大雪("雪滂滂"),暗示社会气候的异常。雨中黄竹被淋湿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忠臣遭受打压。

"天子不在黄竹乡"是关键转折,点明皇帝被架空的事实。后半段直指武则天("武照儿")穿着帝王服饰坐在朝堂上,而唐朝旧臣们竟将这种异常现象当作吉兆("以为祥")。这里用反讽手法,揭露了朝臣们趋炎附势的丑态。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1. 用反常的自然现象影射政治乱象
2. 通过"高冠大履"的细节描写展现篡位者的嚣张
3. 最后一句的反讽格外犀利,表面写"祥瑞",实则揭露集体失声的官场现实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用通俗意象揭露了权力更迭时的荒诞,对阿谀奉承的官场风气进行了尖锐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