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径

越地争栽蕺,吴宫好采香。
岂知兰蕙路,偏作棘荆场。
卧犊仍芳草,啼乌自夕阳。
应怜箭泾畔,罗袖此轻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自然美的场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递出深意。

前两句"越地争栽蕺,吴宫好采香"用两个历史典故开篇:越国人爱种蕺菜(一种有香味的野菜),吴国王宫喜欢采集香料。表面写两地不同的风俗,实则暗示吴越之争的历史背景。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原本该是长满兰蕙(香草)的小路,却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地。小牛悠闲地卧在芳草中,乌鸦在夕阳下啼叫。这里用香草变荆棘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动物们的自在状态又暗示自然的永恒。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最动人的是在箭泾(采香径的别称)水边,女子们轻盈的衣袖随风飘扬的画面。这个生动的细节让整首诗突然明亮起来,仿佛在说:尽管历史变迁,但生活中依然存在这样美好的瞬间。

全诗通过历史与自然、荒芜与生机的对比,最终落在"罗袖轻扬"这个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上,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永恒之美的发现。语言看似平淡,但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很有层次感,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轻盈如何在一处风景中交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