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

饮酒见真性,此酒不可止。
一饮病三日,止酒宁获已。
饮酒有别肠,劝酒无恶意。
既因酒成病,那识酒真味。
将军骂不敬,次公醒而狂。
破面枨触人,不如持空觞。
人言我止酒,似是遣客计。
但使客常满,客醉我亦醉(以上《于湖居士文集》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叫《止酒》,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饮酒的矛盾情感。

首先,诗人说“饮酒见真性,此酒不可止。”意思是喝酒能让人展现出真实的性格,所以这酒不能戒掉。这说明诗人认为喝酒能让人更真实地表达自己。

接着,诗人又说“一饮病三日,止酒宁获已。”意思是喝一次酒就会病上三天,所以最好是戒酒。这里诗人似乎在说,虽然喝酒能让人真实,但过度饮酒对身体有害。

然后,诗人提到“饮酒有别肠,劝酒无恶意。”意思是喝酒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而劝酒的人也没有恶意。这表明诗人认为喝酒可以让人放松,而劝酒是出于好意。

但是,诗人又提到“既因酒成病,那识酒真味。”意思是如果因为喝酒而生病,就不知道酒真正的味道了。这里诗人似乎在说,过度饮酒会让人失去对酒的真正感受。

接下来,“将军骂不敬,次公醒而狂。”这句话可能是指将军因为酒醉而骂人,而次公酒醒后变得疯狂。这里诗人可能在说,酒能让人失去理智。

最后,“破面枨触人,不如持空觞。”意思是喝酒后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不如不喝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饮酒后果的担忧。

诗的最后两句“人言我止酒,似是遣客计。但使客常满,客醉我亦醉。”意思是别人说我戒酒,其实是在赶客人走。但只要客人喝得开心,我也可以跟着喝醉。这里诗人似乎在说,虽然他担心饮酒的后果,但最终还是愿意享受饮酒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矛盾情感。他既享受饮酒带来的真实和放松,又担心饮酒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的危害。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人深思。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