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禅院

地去关城远,无人□□□。
泉流溪路窄,石显洞门深。
□□□□□,□□竹树阴。
□□□□□,□日解题襟(《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八引石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深山禅院景象,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幽静深邃的意境。

前两句点明地理位置——禅院远离关城,人迹罕至,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虽然有两个字缺失,但不难想象可能是"无人踏足"之类的描述,强调这里的僻静。

中间四句是视觉与听觉的交响:山泉在狭窄的溪涧中流淌,岩石间露出幽深的洞口,阳光透过竹树投下斑驳阴影。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清凉、幽邃的自然空间,让人仿佛能听到泉水的叮咚,感受到洞口的凉意,看到光影的舞动。

最后两句虽然残缺较多,但从"题襟"(在衣襟上题诗)的典故可以推测,诗人在这般清幽环境中触发了诗兴。结尾的"日"字可能暗示诗人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这方天地中,享受着超脱尘俗的宁静。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精简的文字激活读者的感官想象:通过"窄溪"、"深洞"、"树阴"等具象描写,让读者在脑海中自动补完这个立体化的禅意空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含蓄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心灵的安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