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生机的庭院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苍苔的独特美感。
首联“湿带秋痕绿可庭,花阴竹色借鲜明”直接点题,写雨后苍苔带着秋天的痕迹,绿意蔓延整个庭院,与花影竹色相互映衬,显得格外鲜亮。这里用“借”字巧妙表现出苍苔与其他植物和谐共生的关系。
颔联“簪抽翠笋愁穿破,茵拓青丝喜剪成”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把苍苔比作翠玉发簪上新抽的笋芽,担心它太脆弱会被穿破;又比作精心修剪过的青丝地毯。一“愁”一“喜”之间,流露出对苍苔既怜惜又欣赏的复杂情感。
颈联“户外倚筇遮俗屦,楼头横玉衬寒英”将视角拉远:门外拄着竹杖的人用苍苔遮挡俗气的鞋履,楼上横笛声伴着苍苔映衬的寒花。这里苍苔成了隔绝尘俗的天然屏障,也是高雅生活的点缀。
尾联“平阳不惜黄金埒,稠叠蒙茸四畔生”用对比手法:即便在平阳侯奢华的黄金马厩旁,苍苔依然茂密生长。既暗示苍苔不慕富贵的品格,又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全诗通过多角度描写,把普通的苍苔写得清新脱俗。诗人用“翠笋”“青丝”“黄金埒”等生活中常见事物作比,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苍苔的质地与神韵。最妙的是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着痕迹地融入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