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漫步园林的闲适心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开头两句直截了当:何必非要征得主人同意才进园子呢?春天就在热闹的花柳之间,自由自在地欣赏就好。这里透露出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是漫步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随意行走不加挑选,诗句自然流露毫不费力。夕阳下的园林色彩明丽(紫翠),雨后天晴的楼阁映衬着山石(嶙峋)。这些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日暮色图。
最后两句由景及情:听到村里传来摆酒杀鸡的邀约声,诗人不禁向往能成为他们的邻居,一起参加春社活动。这个结尾突然把画面拉远,从个人游园扩展到热闹的民间生活,使整首诗更有生活气息。
全诗妙在"随意"二字:随意入园、随意行走、随意作诗,最后随意生发出对邻里生活的向往。这种不刻意、不做作的风格,恰恰体现了诗人淡泊自然的生活哲学。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