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历史名人的选择,探讨了出世与入世的智慧。
第一段用富春江的严子陵和渭水边的姜太公举例,说明隐居和出仕都不是刻意为之的——严子陵本可做官却选择钓鱼,姜太公八十岁还在钓鱼却被周文王请出山。诗人认为人生际遇就像天气变化一样自然,该隐该显都不必强求。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说理:如果姜太公(鹰扬指他)真有追求功名之心,那和普通求官者(熊罴比喻平庸之辈)有何区别?如果严子陵(羊裘指他)没有那份超然心境,又怎会留下"客星犯帝座"的传奇?这说明真正的高人,行事都发乎本心。
最后诗人用营丘(姜太公封地)和钓台(严子陵钓鱼处)这两个地标作结:无论选择建功立业还是归隐山林,只要忠于内心,都能成就千古美名。就像这两处古迹,历经千年依然巍然矗立,见证着不同人生道路都可以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