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青县途中所见的旱灾景象,以及他与同僚于定国共商救灾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千门望雨雨微茫,百丈飞埃接帝乡"用夸张手法表现旱情严重:千家万户盼雨却只等到模糊的雨影,漫天黄尘直冲云霄。这里的"帝乡"既指京城,也暗含"上天"之意,凸显灾情已惊动天地。
颔联选取马兰枯萎、杨柳枯黄两个典型意象,通过拟人化的"惆怅""摧残",让植物仿佛也在为旱灾哀叹。马兰本是耐旱植物却枯萎,杨柳本应青翠却枯黄,反差中更显灾情严峻。
颈联笔锋一转,用"太行日落""朔漠凉风"的壮阔景象暂时舒缓压抑情绪。但"孤云散"暗示希望渺茫,"五月凉"反常气候更添忧虑,看似写景实则深化愁绪。
尾联点明主旨:庆幸有于定国这样的同僚,在灾荒时节能彻夜商讨救济之策。"联床夜话"的细节生动展现古代官员的责任担当,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全诗以旱灾为背景,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写实描绘,又有借景抒情的艺术升华,最后落脚于同舟共济的积极态度,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境界。诗中"飞埃接帝乡""杨柳对人苍"等创新表达,既形象又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