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听幽窗暗雨冷侵魂,凄然感凉秋。
又昏灯笼影,轻飙剪骨,辞梦高楼。
正苦愁恨不去,争道怯愁休。
愁有能消处,残泪仍流。
却倩余丝相绕,怕断时缥渺,一去难收。
怆沧波寒汐,湔恨又教留。
拟他生蓬山重见,奈紫氛高处不通舟。
梁间燕,正双栖处,料惹凝眸。

现代解析

这首《八声甘州》写的是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雨之夜的心境,字里行间浸透着化不开的愁绪。

开篇"听幽窗暗雨冷侵魂"立刻把人带入场景:一个人独坐窗前,听着雨声,寒意直透心底。秋天本就容易让人伤感,加上昏暗的灯笼、刺骨的冷风,更添凄凉。这里的"辞梦高楼"暗示主人公可能刚从一个美梦中惊醒,回到残酷的现实。

中间部分反复出现"愁"字,像打不开的死结。主人公说"愁有能消处",看似找到解愁方法,可紧接着"残泪仍流",说明根本没用。这个矛盾写得特别真实——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明明知道该放下,却控制不住情绪。

"怕断时缥渺,一去难收"这句很妙,把愁绪比作丝线,既怕它断,又怕它飘走收不回来,生动表现了纠结心理。后文用"沧波寒汐"(寒冷的潮水)比喻愁恨,说潮水会冲走恨意,但下一波潮水又会带来新的愁绪,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结尾最有意思。主人公幻想来世能在仙山重逢,却又说"高处不通舟"——连神仙都帮不上忙。最后视线转到梁上双宿双飞的燕子,与自己形单影只形成强烈对比,一个"凝眸"(凝视)道尽无限羡慕与酸楚。

全词就像一部微电影:雨夜、孤灯、冷风、泪痕、双燕,每个意象都精准传递着孤独。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循环往复的愁绪,明知无益却挥之不去,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共鸣。作者没有直接说多痛苦,但通过景物层层渲染,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忧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