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帝纪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高祖刘邦如何从底层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故事,用对比手法揭示了成功领袖的智慧。
开头用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亡国的例子做反面教材——把儒生帽子当尿壶这种羞辱读书人的行为,等于重蹈覆辙。而刘邦这个当过秦朝亭长的小官,早就看透了秦朝失败的原因。
中间部分展现刘邦的用人智慧:他带着杀猪的(樊哙)、卖酒的(周勃)这些市井之徒打天下,像猎人追鹿般争夺政权。当皇帝后对人才既重用(比如让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又打压(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就像转轴一样松紧有度。
最后点明核心:刘邦的成功在于"独断"——既有杀伐决断的魄力,又懂得灵活变通。那些传奇故事虽然留在史书里,但真正值得品味的是他审时度势的统治智慧。
全诗用"转轴"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政治手腕比作调节松紧的机械装置,既形象又深刻。通过对比秦始皇的固执和刘邦的变通,告诉我们:成功的领导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